大仪镇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,围绕人才“招引、培育、使用”精准发力,为争创经济发达镇提供“第一资源”支撑。
做强平台,夯实“引”的基础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加快培育电力电气、机械装备制造、光伏新能源等主导产业
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
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26家
省级研发平台7个
扬州市级研发平台8个
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平台。
发挥招才引智成效,创办一批焊接机器人、钛合金、气凝胶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初创企业,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
2022年来,累计申报
国家级人才项目17项
省双创人才项目2项
扬州绿扬金凤人才项目2项
其中引进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名
靠前跟进,下实“育”的功夫
瞄准关键产业技术领域,主动对接龙头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征集人才、技术需求。
深化产学研合作,借力科技镇长团资源,积极参加招才引智、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,嫁接高端智力要素,撬动产业能级加速跃升。
着眼长远抓好人才接续培养,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管理、专业、技能、乡土人才,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。
提升服务,做实“用”的质效
落细落实“凤来仪”人才政策3.0版,设立人才工作专班,建立全流程项目服务机制,帮助企业和人才知晓、享受政策,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引才氛围。制定《大仪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办法》,引导企业加大招才引智、科技创新、智转数改投入,2022年兑现奖励资金314万元。
充分发挥金牌店小二代办服务站作用,为人才创业项目提供“一站式”“保姆式”帮办代办服务。
兴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,建成仪征乡镇第一家省级众创空间和扬州市科技产业综合体,不断满足企业孵化和人才创业需求。
下一步,大仪镇将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以更加务实的举措,做足做好“引才、育才、爱才”文章,全力构筑人才发展新高地。
坚持多措并举倾心引才
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利用镇商会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等平台,组织开展企业家、企二代研修班,提升企业家队伍战略眼光和经营管理能力,增强企业家爱才、惜才的意识,提高企业主动引才、育才的能动性。
注重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作用,摸清企业需求,推进宝船智能、一万节能、恒安汽配等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中科院重庆分院等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实质性产学研合作,打通项目引才通道,引进专家教授和科技成果。
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,扩宽引才视野,借助科技镇长团、乡贤、中介机构等力量,挖掘各类人才资源,为招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保障,力争全年引进国家级人才9名、高层次领军人才2名、创新创业团队1个。
突出分类培养精心育才
做优企业载体,引导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创新、智转数改等途径,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,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.4%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、亿元企业1家,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。
做实产业孵化平台,利用金山文创科技产业园、仪智汇众创空间、德昌大厦等载体,发展科技研发、企业孵化、总部经济等产业,新建10000m2智能装备产业社区,招引科技型企业8家。
做新乡土人才平台,围绕乡村振兴目标,挖掘名师、名医、名匠、名家等乡土人才,创成“名师工作室”1家,打造砖雕乡土人才“三带”示范基地,开展砖雕技艺传承、交流、展示等活动。
健全工作机制悉心爱才
加强组织领导,坚持“一把手”抓“第一资源”,强化要素保障,打造人才重点工程,推动西安交通大学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研究院、传化公路港人才公寓等“一把手”人才项目加快实施。
完善政策体系,加强镇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与市人才政策3.0版的衔接,为人才在住房、就医、入学等方面上提供全方位保障。
提升承载能力,持续改善集镇面貌和功能配套,完善仪奥广场、邻里中心等商贸综合体功能,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,为人才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。
END
来源:大仪镇
编辑:安安
审核:徐昊晨
监审:王良生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