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的“吴苑深处”

时间:2023-01-23 22:47:48 来源:姑苏晚报


(资料图)

旧时在苏州茶馆业中,名气最响、规模最大的茶馆,是坐落在太监弄的“吴苑深处”。这家茶馆创始于1912年,在原“怡和园”茶馆基础上改扩建成一家有五开间门面的大茶馆,占地甚广。大门朝北正对观前街,后门通达珍珠弄,处观前闹市中心,设备齐全,交通便捷,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,很受茶客欢迎。

吴苑深处茶楼旧影

吴苑深处茶馆内有前楼、方厅、四面厅、爱竹居、话雨楼等主要厅室。楼下有五个堂口,楼上有五间大堂口,楼后有小堂口及书场,每一个堂口都各具特色。茶馆内,亭台楼阁,竹影通透,一步一景,格物雅致。进入茶馆大门,沿街东西两边开间都出租给人,是专做生煎、蟹壳黄糕饼等的小食店,出售各类风味小吃,方便茶客吃食。进入大门后堂口称为“船头”,来此吃茶的苏州人甚多,形形色色,各有所长,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:“苏州人哪能可以勿孵茶馆。”道出那时苏州人爱吃茶的心态。

据一些老苏州人回忆,吴苑深处楼上的茶客聚集着建筑、营造业与苏州木行帮人士。楼面挂落前的茶客是城里城外几个有名的“白相人”,而挂落后面的茶客都是当时报馆中的有名人物,颜心公、张叔良、胡觉民等人,还有苏州各大报章的负责人也爱集中在此品茗。他们每天吃茶风雨无阻,座位固定,秩序井然,自成一体,有时商议新闻事件报道,有时筹划出版物等事项。

吴苑深处楼上位置最佳的四面厅,内设红木茶几茶座,装修典雅舒适,茶客都是当时苏州的社会名流,张一麐、朱梁任、蒋仲川等,一些士绅财团掌门人亦在此吃茶。据说,有许多苏州地方上的事务,如市政建设等问题,都是在茶馆里商议定局。另有一批当时苏州的著名律师,如胡士楷、钱家桢、顾恩沛等,亦常来茶馆商议办案辩护等工作事宜。苏州著名画家颜文樑、胡粹中、朱士杰、陈迦庵、樊少云、柳君然、吴仪兰等,常来此品茗论艺,纵论画技,鉴定字画,有时还收购珍玩,接洽润笔。

吴苑深处茶馆方厅东南角一个洞门里,有三开间上下两个堂口。楼下称“爱竹居”,这里的吃茶者,大多是在苏州的省议员及地方长官,也有一些地方上有名望的地主士绅在那里消遣。楼上堂口称“话雨楼”,苏城一些出名的纨绔子弟常至此清闲,吃着茶,唱着小曲,有时下棋聊天消磨时光。这些茶客人数不多,时来时散。比较忠实的茶客是一批教师、作家,著名作家周瘦鹃、范烟桥、程小青等人常来此处。他们这批人的外地朋友有时亦被邀请至此品茗,商议文稿、出版物,互通信息,相互约稿,探讨文艺作品的创作事项。可以说苏州地界上各界知名人士、工商业者、艺术大家等都爱聚集于吴苑深处吃茶,以至于去吴苑深处吃茶成为当时苏州人生活中一件时尚的事情。就连外地来苏州办事旅游走亲访友者也纷纷慕名而至,吴苑深处茶馆每日总是人头攒动,清晨至暮,每天要接待茶客好几千人。这种以一行一业聚集在一起吃茶的形式,被称为茶会,老苏州人常说“今朝上茶会去”,就是指去吃茶。当时社会组织散乱,制度颓废,行业自治功能上升,交易、定价、就业、解决纠纷、交流信息等事宜,都能在茶会上得以解决,茶馆作用也被无限放大。据史料记载,清末至民国初年,苏州城大小茶馆有近200家,遍布大街小巷。

吴苑深处茶馆还拥有一批经常去吃茶的老茶客,或是早上,或是午后。早上老茶客大抵一起身就到茶馆,吃杯茶,吃些点心,然后回去。午后茶客都是吃过饭去的,他们吃茶,闲谈趣闻,有时躺在椅上小睡,睡好了再去办正事。茶馆中有些偶然来的茶客是来荡观前的,路走得多了,便借茶馆稍事休息。

据史料记载,吴苑深处茶馆产权最早归苏州天官坊陆氏所有,而经营权交给其门下账房曹步清。曹步清当家后账目理得清,头脑好使善经营。吴苑深处大门口坐南朝北,五开间小门面全部出租给饼馒、糕团、小食、面条馄饨等小店,一来每月有固定收入,二来小食店可与茶馆生意配套,方便茶客食用,一举两得,生意红火。

吴苑深处的吃食中最著名的有异味轩的五香排骨、五香小肉。其色泽酱黄,闪着油光,口感脆香鲜美,有“一人吃全桌香”之说。门口饼馒店出品甜咸两种口味的蟹壳黄、馅大皮薄的生煎馒头、酥香油润的油酥饼等。另有现做现卖的斗糕、苏式汤包、鸡鸭血汤、三角包、豆腐花、泡泡馄饨、火腿粽子、白糖桂花莲心粥、粢饭团、三鲜大馄饨、时令薄荷扁豆糕、白糖玫瑰袋袋粽、八宝饭等。小吃美食多达几十种,风味不同凡响。早年间《吴中食谱》上略有备录并记说在吴苑深处吃茶者,吃好茶后还常买几样吃食带回家,分享给亲友。

吴苑深处茶馆里跑堂的服务人员称为茶博士,他们头脑活络,手脚麻利,能摸透各路茶客的心思,且能说会道,应酬功夫又好。茶客入座先送毛巾后沏茶,对一些老茶客,不用问吃哪种茶即泡好送上。客人欢喜哪种香烟牌子都记在心里,有时垫资为茶客购物买烟。茶客吃的点心他们都得熟记,大肉面、三鲜面、生煎、蟹壳黄、斗糕、火腿粽,一碗一盒一碟,直送到客人面前。若是雨天,代客雇车,不需要茶客当场掏钱,月底或年终一起结账。当然,客人得付一些小费给茶博士。茶博士另有一绝活即冲茶,提起大铜吊高高举起,滴水不漏冲入茶壶内,铜吊起落动作洒脱利落,三起三落,称“凤凰三点头”。

吴苑深处茶馆里除了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吃食外,还有一些颇具烟火气的零食,虽然不起眼,味道都好着呢。

那时走入茶馆,即见许多小贩小商,有的头顶托盘内装食包,售卖各式零食如盐水花生、慈姑片、瓜子、糖豆瓣、蜜饯及爊田鸡、鸭胗、鸡翅等。另有提篮叫卖酱螺丝、油氽小鱼、鸭头、鸡爪、卤蛋、兰花素鸡的,这些小食脍炙人口,吃了就忘不了。有时叫卖珠珠花、白兰花的卖花姑娘也会进入茶馆。更有挎篮叫卖水果的小姑娘,专卖扦光荸荠、水乡菱藕等。这种扦光荸荠用竹扦串成一根,方便吃食,另有艳红的水红菱、洁白塘藕、翠绿鲜莲心等鲜果供食客挑选,清脆微甜,带着水乡的特色,尤受小孩和外地旅客的欢迎。有记载,周作人曾专程来到苏州,目的就是到吴苑深处吃那佐茶的生煎馒头与汤包,并赞道:“东南读茶食,自昔称嘉湖,今日最讲究,乃复在姑苏。”郁达夫曾在他的文章中写他到苏州吴苑深处喝茶的经历,“茶馆的前头,除香气烹人的锅贴、烧山芋之外,并且有酒有菜,足可使茶客一天不外出而不感得什么缺憾。”那时候,来苏州的人没有到吴苑深处吃茶,就像没有到苏州一样。

吴苑深处茶馆里还有人专门做擦皮鞋、挖耳朵这些服务,甚至连剃头都能在茶馆里进行,各种服务项目可谓应有尽有。苏州人讲究好茶一定要用好水来搭配,吴苑深处茶馆吃茶用的水,以取城外胥江水为佳,此河道水质优良、清澈,尤以江心的水为优。从前先是用船驳水进城,后改人工肩挑,运水工人身穿印有“吴苑”字样的马甲,一路挑水进城,一字长蛇阵,清楚明白地告知人们,吴苑深处茶馆用水是真正的胥江好水,起到了宣传广告作用,可见经营者深谙经营之道。

吴苑深处茶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渐渐衰落,随后退出市场。在原址上改建成上海老正兴菜馆。一度辉煌的茶馆隐入历史尘烟,一些老苏州人每每回想起那时吴苑深处茶馆吃茶的情景,以及那些吃食,总是无比留恋难以割舍。有人说,如果能穿越的话,还真想去吴苑深处吃上一回茶呢。

标签:

上一篇:
下一篇: